從我記事開始,爸爸就告訴我:“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后來我從《弟子規》中學到: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告訴我們,要學會孝敬老人,繼承古人的優良品質。   我國的老人節定于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即傳統的“九九重陽節”。這天,是屬于老人的節日,我想祝爺爺節日快樂。我來到爺爺房間,看著爺爺閑著無事,我眼睛咕嚕一轉,心生妙計——陪爺爺下象棋。   我和爺爺面對面坐好,只見爺爺不緊不慢,把“炮”放到“卒”下面,準備炸我,姜果然還是老的辣。我緊張極了!雖然表面上若無其事,但心里怦怦直跳!我把“車”走上來,一招吃他的“兵”。爺爺有點慌了,他也出了“車”。我的“車”也走入了他的陣營。接下來我們越下越歡。忽然我的“車”到了他的“將”旁邊,一招就能打敗他。可是我回頭一想:不對呀,今天是重陽節,我應該讓爺爺開心。于是我把“帥”移了一步,爺爺趁機而入,立即吃了我的主“帥”。我裝出一副很難受很后悔的樣子:“嗚嗚,我不應該走這個‘帥’,我真笨,哎!認輸了。”實際上沾沾自喜。爺爺開心極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用粗糙的老手撫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寶貝孫女,別灰心,下次加油!爺爺可是下棋高手呀。”說這話時爺爺還帶著滿滿的自豪感呢!   把老爺子哄開心了,也該哄哄奶奶了。我冥思苦想,想起奶奶最喜歡吃軟軟糯糯的東西,我決定給奶奶買桂花糕。我帶上壓歲錢,正準備出門。可是天不遂人意,下起了蒙蒙細雨。我有些退縮了,可想到爺爺奶奶無論刮風下雨都要送我上下學,為我買最喜歡吃的菜。我為奶奶買個糕點,這點雨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又來了十二分精神。我冒雨來到店門前,買了兩塊剛出籠的桂花糕,把桂花糕小心翼翼地包起來。我一路上狂奔回家,生怕桂花糕不熱乎了。回到家里,我找到了正在廚房里忙碌的奶奶。忙拉著奶奶坐下,對奶奶說:“奶奶,您辛苦了!今天重陽節,是屬于您的節日,我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說完,我小心翼翼地解開包裝袋,雙手捧上桂花糕遞了上去。奶奶看了看,咧開了嘴笑,眼淚卻在眼眶里打轉。我急中生智,扮個鬼臉說個順口溜:“桂花糕香,桂花糕甜,桂花糕為奶奶增壽添彩!”奶奶破涕為笑,拿起一塊糕,一口口吃下了桂花糕。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這個重陽節,我把開心送給爺爺,把甜蜜送給奶奶,把孝心獻給我最愛的長輩。   +10我喜歡

我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由于先天身體素質較好,很小的時候就加入了體育隊。當時,學校里舉辦的各種體育比賽,我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記得,中學的時候,每天早上與下午都要進行體能訓練,我們繞著城市跑,朝著田野跑。身體里有使不完的勁,有多少就用多少,毫不保留。   當歲月漸漸走遠了一些,我才體會到那時候得到的不僅僅是悠閑與快樂。那些付出的拼搏和努力,給我留下的還有不屈的意志力和寶貴的自信心。   后來,由于求學、工作等原因,我漸漸把所有的運動割舍下了……再后來,不期然的一次馬拉松賽事,才又一次點燃了我運動的熱情。于是鼓起了勇氣,開始了余生里的運動——奔跑。   關于跑步,看是單一,或者說憑直覺來判斷并沒什么可玩性,但是只要真正喜歡上,就真的放不下了。而且這其中的許多運動知識都需要去學習和了解。從選擇一段路程開始,就要在心中大致有一個構思:熱身、慢跑、提速、調整呼吸、分配體能、控制心率;勻速跑,加速,再勻速跑,堅持,堅持再堅持,直至完成比賽。最后,還要科學地進行拉伸,按摩,補充能量。這,真的是一門大學問了。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是的,其實在人生這條短暫而又漫長的道路上,要走的遠,走的成功,走的理想化,有意義,最終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是真正的贏家。   或許,我不是一個優秀的跑者,在馬拉松賽事上也沒有驕人的成績。并且隨著年齡的疊加,還漸漸失去了速度與爆發力,可幸的是,我身體里又有一顆不服輸的心臟還在砰砰跳動,我時常告誡自己,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選擇了,就要一直走下去,直至終點面前.   一個人可以跑得很快,一群人卻可以跑得很遠。沒錯,我遇到了這樣的組織,一群年輕人,不,還有一些年長的人,更準確的說,是一群道同而互相為謀的人。   幾次周訓,幾次馬拉松,通過奔跑,許多人從陌生走到相識,從相識成為摯友。不論是平時的訓練還是比賽中,每位跑友相互鼓勵,相互交流經驗;傳達跑步信息;一起享受美食,一起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個城市......   有人問,跑步的意義何在?我想說吃飯的意義何在?吃飯為了活著,可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對跑步而言,也是這樣。每個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想要苗條的身材;有的人需要安靜的時間;有的人是為了降低三高。可以說跑步就像是讀一本書,觀點紛紜。但也不是沒有一個根基,我想,或許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白白虛度吧。   《跑步圣經》中有這樣一段話:“跑步可以喚醒身體中的思維,讓你成為藝術家、英雄和圣人;使你重回童年,收獲純粹;使你重新思考人生和世界,讓你成為人生的贏家。”   村上村樹的《跑步時我想些什么》一書中,有這樣描述:“跑步,可以使你專心想一些事,想一些人,以及讓你的內心收獲一種充實。”   ……   是啊,如果可以再簡單一些,我想大概這樣最好:只要我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我們都會感覺到這個世界是陽光的,是彌足珍貴的。   作者簡介,陳科,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人,市縣作協會員,有作品見于當地報刊,始終認為,只有不頹廢,不消極,懂得醞釀樂觀,才能尋見想要的遠方。   +10我喜歡

【簽約作家】褚廣崇|心若有夢 原創: 坐看云起時拒絕閑聊  新銳散文  今天       新銳散文 1.jpg 情懷溫度         情感,思想,   角度,視野               心若有夢           多年來,每到深秋,當爬山虎染紅墻頭的時候,我還能想起杰西卡。   那年,我有幸脫產一個學期,到朝陽區參加培訓,班里同學都是京郊來的英語骨干教師,有二十多人,年齡多在三十歲上下,那正是一個人最黃金的季節。   我們都讀過英語系,所以平時互喊英文名,只有班主任王老太太在每次活動前點名的時候,才念我們的中文名,一字一頓地。   我注意到杰西卡,是在開班后不久,一次話題討論的時候,她說起了自己的婚姻,傷心地流下了眼淚。她結婚四年,尚無子女,丈夫人品并不好,經常對她拳腳相向,在外面還金屋藏嬌。   按說,這樣的婚姻狀態,在身邊多的是,沒什么稀奇的,但她那晚說的一句話,讓我一直印象深刻:“如果能有兩三個孩子,那我也就知足了,丈夫對我怎樣,或者自己帶孩子,真的無所謂。”   很多女人生孩子,只因男人對她好,覺得男人靠得住,才愿意生。而杰西卡的想法,卻是獨特。有同學說她幼稚,真傻。有的私下說,她該找個老外,可多生幾個。而我倒覺得,她能把孩子愛到骨子里,會是一個真切善良,至情至性的女人。       大概過了兩周,在一次下校聽課的路上,她告訴我們,她辦了協議離婚手續,凈身出戶,只拿回了自己的書和衣服。她眼圈并未泛紅,也沒有了眼淚,言語中有對離婚后美好未來的期望。我們表示驚訝,繼而都寬慰她:“肯定有更好的男人等著你。”她苦笑了幾下,望著遠方蔚藍的天。   那年九月底,培訓部安排我們去參加一個全封閉英語口語訓練項目,地點在海淀區圓明園附近。去之前,王老太太給我們開會,提要求,說禁令,其中有一條,是她摘下老花鏡,瞪圓了眼睛,環視著我們,特別強調了三遍的:“絕對禁止和異性外籍教師單獨相處、私密交談!”對此,我們當時都不以為然。   國慶假期結束后,我們背著行囊,去封閉營報道的時候,才知道我們二十幾人,都按進門測試的口語等級,打亂了分配到不同的班里,同在B班的只有我和另外兩人,而杰西卡則獨在A班,她的口語的確是我們班上最好的。   幾乎在一月之內,加入兩個不同的班,的確夠新奇的。剛和京郊的二十多人混熟,又要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多位同行,伴著金發碧眼的美國老師,共度三周的封閉時光。   從踏入營地的那一刻開始,美國培訓主管明確表示:No Chinese,English only!(不許講漢語,只能說英語)僅這一條,不知讓多少人頭皮發麻,心底涼涼。   在封閉營里,每個班都有一位美國班主任,他們不稱為class teacher,而叫facilitator,這樣的叫法很新穎。我所在的B班,是位男老師,名叫Riley,二十八歲,又高又帥,是虔誠的基督徒。我是民選的monitor(班長),可隨時和他單獨交談。我們是同性,并不違反王老太太頒布的禁令。       而杰西卡就有點命苦,她在A班作monitor,她的班主任也是個男老師,名叫丹尼爾(Daniel),淺棕頭發,藍眼珠,中等個頭,長得白凈清秀。他和Riley同齡,關系不錯,我在校園里碰見他,也會聊幾句。他待人溫和,頗有紳士風度。   有一次午飯后,我在回宿舍的路上,看到杰西卡和丹尼爾在教學樓的拐角說著什么。在不遠處的校園墻頭上,爬山虎紅嫣嫣的,映著瓦藍的天空,煞是好看。   作為班長,和班主任接觸的多,這本沒什么稀奇的。早晚自習學習內容布置和反饋,午餐話題,活動創意和運作等等,班主任都要給班長交代或與之商議。班長的付出是巨大的。我也是monitor,知道其中甘苦。王老太太的密探眼睛再長,也不會監督這些事情吧。   但天下事,怎能如我想的那么簡單。大約三天后,杰西卡遇見我,突然發問:“王老師來營地你見了嗎?”我說沒有。她告訴我,老太太找她單獨談話了,對她和男老師經常私聊一事,提出嚴厲警告,說不能再有下一次,否則后果自負。我聽后很是氣憤,用英語罵了句臟話。杰西卡趕緊阻止我,說沒事的,她會處理好的。   那個中午,我躺在床上就想,如果我是杰西卡,我該怎么辦?難道去和班主任溝通的時候,帶上一個陪侍么?都什么年代了,這樣的禁令是誰腦洞大開琢磨出來的!就培訓這么幾周,美中兩方的老師眾多,幾乎每個角落都布控人員,從教學樓、餐廳到宿舍樓,監視甚嚴,男女單聊能出什么問題?   從那以后,我就再沒見過杰西卡和丹尼爾單聊過。我們用餐時,A、B兩個班經常挨著,杰西卡和丹尼爾都在飯桌上聊,她的臉紅撲撲的,像深秋的單瓣月季花。有時候,我和Riley還在聊的時候,他們全班早就吃完撤了。我覺得她倒是挺聽話的。是的,犯不上和那王母娘娘較勁。   美國老師的課堂活潑,講座也有趣,組織的體育活動和實踐課也多。在我們封閉的第二周,各班要進行一次“Talent Show”(才藝展示),各班班長去資料室領取相關的活動材料。在那里,我遇到了杰西卡,她排在我前面,而負責分發材料的就是丹尼爾。到了杰西卡的時候,我明顯看到了丹尼爾看她的目光,與眾不同,是那么溫柔、飽含深情。杰西卡接了東西,立刻就走了,我沒能看到她的目光與表情,但從她的體態語言來看,似乎有點不尋常。       那次“Talent Show”舞臺上,杰西卡帶領著A班,做的是服裝展示。他們不知從哪里搞到了一些風格迥異的衣服,有的前衛大膽,有的滑稽搞笑,獨獨她穿了一身漢服,著平底花鞋,持一把油紙傘,伴著古典樂曲,裊裊娜娜,從舞臺后面走來,驚艷、震撼了全場,在她出場和退場的兩個節點,三四百人一起為她喝彩、鼓掌。   那天晚上我們回到宿舍,老班里的布魯斯最后一個進來,他大聲說:“My god! Jessica wa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on the stage tonight. Her facilitator was completely stunned, stunned and stunned!”( 我的天,杰西卡今晚是舞臺上最美的女人,把她的班主任都給驚呆了!)他連用了三個“stunned”,加上他如演莎翁劇目的動作和夸張的表情,惹得我們都笑了。   封閉營的最后一天,早晨一起床,得到漢語開禁的消息,我們都高興壞了,大聲吼叫著:“漢語,我的母語,我們想死你了!”在去班里的路上,我遇到杰西卡,用漢語招呼她,她嗔怒,用英語說:“Keep on TIP,English only!Attack your limitation, build your confidence and commit yourself!”(繼續浸泡,只能說英語。挑戰局限,建立自信,全力以赴!)最后一整句,其實是三個小短句,是我們每天都要喊出來激勵內心的ABC,那一刻她連續說出來,惹得我直笑。杰西卡終于也繃不住了,仰頭哈哈大笑。   那天,各個班都在編聯誼手冊,在本上互贈留言,和外教老師拍照留念。教學樓不遠處的那段北墻上,爬山虎在深秋藍天的掩映下,依然紅艷奪目,吸引了很多人在那里咔嚓咔嚓地照相。我突然看到丹尼爾,輕摟學生的肩膀,也在那里拍照,而杰西卡卻站得離他很遠。   回到培訓部以后的日子里,可能是在封閉營都當過monitor的緣故,加上她也是書迷,我和杰西卡聊得更多一些,關系也更鐵了。她比之以前,活潑開朗了許多,在聽課和講座的間隙,經常和我們抬杠、逗笑、惡作劇,似乎逐漸從離婚的陰影里走出來了。   而布魯斯說的那句經典臺詞,我們也經常拿來夸張地表演,和杰西卡打趣:“My god! Jessica wa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on the stage tonight. Her facilitator was completely stunned, stunned and stunned!”她每次都哈哈大笑,臉仰到天上去。   我們二十多人在培訓結束后,各回各校,重新過打卡上班的日子。走得近的同學,偶爾也有小聚,但我一直沒有再見過杰西卡。雖然在離別前,我們都留了聯系方式,卻未曾輕易使用過。   兩年后的一個秋天,杰西卡打來越洋電話,說她在美國,攻讀碩士學位。我驚訝萬分。我們聊起了一些從前的趣事,她的笑聲還是那么爽朗,似乎她就站在我的面前,仰頭大笑。   又過幾年,她給我發來電子郵件,附件里的照片上,她抱著個嬰兒,坐在沙發上,微笑著,眼中散發著母性的光芒。在她身后,一棵掛滿了星星和糖果的圣誕樹,燈火閃爍,場面溫馨的讓人心顫。   在郵件中,她說:“你還記得丹尼爾嗎?我們結婚了。這是我們的小公主。”   恍惚中,我似乎又看到了杰西卡,她和丹尼爾在教學樓拐角處聊天,在不遠處的那面墻頭上,爬山虎紅嫣嫣的,映著藍色的天空……       【作者簡介】褚廣崇,生于七十年代,寧夏固原人,現在北京任教。素喜淘書、閑翻書。北京昌平作協會員,有作品發表于《北京青年報》、《原州》、《藏書報》、《昌平報》、《歲月》和《昌平文藝》等報刊雜志。2018年獲首屆“絲路新散文”全國征文優秀獎。更多文字見于“新銳散文”“青龍山書社”“無言年華”“藝風art”“雪鄉人語”等文學微信平臺。 +10我喜歡

來自奇怪正方體的聲音〔美國〕納爾遜·邦德                                         公元二十五世紀的人正在呼救……全部的人都興奮得激動起來了,在通往公共廣場的寬闊大道上,擠滿了當地成千上萬的居民;而在首都其他地方,還有上百萬的人,無法親眼目睹這個實況,而焦急地在他們的感應器旁等待進一步的消息。這奇怪的正方體盒子已經打開了,這塊巨大的大理石石塊,透明、光潔、閃耀,比最高的斯庫息爾人還要高上幾百尺,它的每一邊都超過一百間房子的寬度。幾個小時前,這個方塊盒子被打開了——一塊光滑、上油的石塊向后斜著,裂開顯露一個深黑的坑洞。                     已經有一班勇敢、武裝的探險家進入到這神秘奇怪的正方體盒子中探查真相。他們將要出來,并且作公開的說明報告,而這件事就是目前全斯庫息爾人聚集于此,屏息以待的事情。沒有人知道這神秘奇怪的方盒來自何方,也沒有人能夠想像這方盒到底存在多久了。據斯庫息爾博物館檔案的最初記載,他們預測此物在創世紀時就可能已經存在了,因為在歷史上,沒有一種種族有能力建造這么大的建筑物。它一定是泰坦巨人族所建,不然就是上帝的杰作。靠著感應器,這些斯庫息爾人緊張地撥號到公共廣場去,以便接收探險隊員所傳送來的“心靈影像”。突然,感應器的接收畫面上出現綠色的微光,看到的人都尖叫出來:探險隊回來了。杜爾,所有斯庫息爾科學家的領導人,站上了圓形講臺。他寬闊、聰明的前額,因過度思考出現了皺紋。他的隊員也一個個意志消沉地走上了講臺邊。杜爾站在影像設計機前,當他或任何人這么做時,影像機上一幕幕的影像便會開始復印到每一個站在機器前看著它的人的腦子里。而且隨著他和機器的心靈感應愈強,影像愈清楚。現在每個斯庫息爾人都看見自己跟在一束強烈火把后頭,走下一條長長大理石通道,穿過一座地窖的門,而這扇門是由光滑石頭所建造成的。幾世紀之久的蜘蛛網和灰塵在地上輕輕揚起。空氣中傳來陣陣霉味和腐尸的臭味。火把高高地舉向通道的頂端,它的火焰在到達頂層時就熄掉了。而后他們發現這通道寬寬地延伸到一座巨大無比的競技場。這個巨大無比的空間,使得原本看來寬廣的斯庫息爾廣場看起來微不足道。透過心靈感應,每一個人都和杜爾一樣正看到自己踩著熱切的步伐向前。然后他們停住,圍著一個他們一生中所見到最奇怪景象,舉著火把,仔細瞧著。他們看到了一排排嵌在墻里的抽屜,這些抽屜都是銅制的,而且上面都雕刻著抽象的花紋。整個奇怪方盒就裝滿了這些抽屜,找不到其他東西。這些影象慢慢消失了,杜爾的思想取代了這些景象跟觀看者直接溝通。他告訴他們:無可否認的,這奇怪的正方盒中,必定藏有許多的秘密,我們尚未解出。這些抽屜代表著什么意義呢?我們也無法確實得知,但從這些消失民族的方盒檔案中,我們或許可查得一些蜘絲馬跡。但遺憾的是,要開這些巨大柜子,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我們花費幾年工夫,并且利用最現代化的設備,也只可能打開其中的一個。而這些方盒巨大的邊和錯綜復雜的結構都困擾著我們。假設有生物曾經建造了這些奇怪正方體,那他們的身體一定是大得讓我們無法想像,而他們的結構也是我們不能了解的。在這奇怪正方體中,只有一件東西跟我們現在的機械相類似而我們會操作的。杜爾轉身對他的兩名助手點點頭,然后在一塊巨石上蹣跚前進,這塊石板是橢圓形的,包在一塊含纖維質的方巾中,后面緊上一條巨大有彈性的繩索。杜爾繼續說:“這條緊在石板上的電纜非常的長,而且通到這方盒中心的每個角落。很明顯地,這個石板必定藏著某些秘密,但究竟是什么呢?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必須要等到我們的工程師把它肢解后,我們才能設法找出答案。”                     杜爾站上這塊石板上……當杜爾站在這個按鈕上時,靜止的汗流在長久潛伏的貯水處流動著。此時從奇怪方盒深黑處,傳來電動控制記錄器的聲音。人——一種人類的聲音在說話——“第五十世紀的人類啊!我們第二十五世紀的人類需要你們,看在老天的分上,請快救我們。                     “當我說話的時候,我們太陽系的星球正沖向一團氯氣云團中,在這氯氣中,我們可保幾百年不會消失。所有的人類正遭受世界末日的審判,在這特殊設計的地窖中睡著,我們被迫睡在這里,直到五十世紀的來臨。到那時危險才會過去。                     “我們地窖的大門已經打開,如果此時有任何人存活,而且空氣夠新鮮的話,請這位人類拉下我們填墓大門上的門把,然后我們就會蘇醒。                     “假如沒有人聽到這個請求,或是此時根本沒有人類生存,那么,永別了,親愛的世界,我們這些睡在地下的殘骸,將永遠睡在地下了。”                     杜爾重復一次地表示:“這個固體如你們所見的已越變越輕了。”                     他繼續迷惑地表示:“斯庫息爾的人民啊!我們這群科學家對于這些事的迷惑并不下于你們啊!但你們必須相信我們科學委員會的委員將盡一切努力來解決這些困惑的事情,讓大家得知真相。”                     感應器上藍色的影像已經消失。斯庫息爾人困惑,驚奇地回到他們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感到困窘,因為任何答案都尚未找出。在街角或在大廳上,在家里或在辦公室,他們都避免去談這件事。從奇怪正方體中發出的聲音,并沒有被任何生命聽到,因為在地球上,第五十世紀的統治者是一群螞蟻——而螞蟻是沒有聽覺的。    +10我喜歡


吳佩菱的熱門嚴選10561陳百依的開箱嚴選推薦黃世迪的熱門嚴選67797
陳文喜的今日頭條 黃佳玲的開箱推薦文楊雅婷的推薦評比好物 黃于珊的優質產品推薦7734128515詹佩蓉的熱門嚴選 鄭雅修的評價心得高瑩學的推薦評比好物18208 洪陽辰最推薦的好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60dak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